各地名产特产推荐--制作技艺篇

东莞龙舟制作技艺
  广东省东莞市中堂镇历来是龙舟制作之乡,当地制作龙舟的历史已有一百余年,制作的龙舟是龙头高高跷起”大头龙“,气宇轩昂,在2008年,龙舟制作技艺入选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堂镇是典型的水乡,地处东江支流的水网地带,河涌纵横,水域宽广,当地有规模的龙舟赛已有150余年历史。每年农历五月,中堂镇江面上就会举行龙舟赛,呼声震天、鼓声动地,既有”趁景“(即自由竞渡),也有锦标赛。龙舟赛成为当地民俗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堂龙舟制作已有上百年历史,中堂制作的龙舟主要是“大头龙”,即龙舟的前……[详细]
并州刀剪制作技艺
  并州剪刀亦称“并剪”、“并翦”,《今日太原》第二十章《名土特产》中记载:“并州刀剪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以刀口犀利、钢水分明、锻造坚固而著称于世。在唐、宋时代,并州刀剪的生产,有相当规模,现今大、小铁匠巷,大、小剪子巷,就是当年生产的集中地”。并州自古制铁业发达,铁质优良,工艺精湛,技术高超。所以并州刀剪锋口犀利,钢水分明(钢和铁分明),式样大方,锻造坚固。刀,切肉不粘刃,砍骨不卷刃;剪,剪布不毛边,剪毛不粘锋。这不仅是铁质的优良,更是技术的精尖,工艺流程的严谨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一把并州刀剪,要经……[详细]
古建筑模型制作技艺
  传统古建筑模型制作技艺,俗称“扎小样”。它是伴随着古建筑营造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以木材为原料,以卯榫结构搭建,经过画草图、选料、烤干、下料、作基台、树立柱、成柱网、建梁架、造屋顶、装修、直至油饰彩绘等多道工序组成的传统手工技艺。古代在建造较大规模的建筑物时,都要先扎若干小样,经过品评修改,确定其中一件为建造样板,这种“扎小样”就是传统古建筑模型的起源。以目前尚存于山西晋祠博物馆的宋代建筑小样为例,距今至少有900余年的历史。在山西,现存古建筑模型还有朔州崇福寺所藏元代小样、大同华严寺的明代小样……[详细]
贺兰砚制作技艺
  贺兰石砚产自银川市区以西40公里处的贺兰山小滚钟口。早在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编撰的《宁夏府志》地理山川部中记载:“笔架山,在贺兰山小滚钟口,三峰矗立,宛如笔架,下出紫石可为砚,俗呼贺兰端。”自乾隆年间被发现后,一直开采至今。贺兰石结构细密均匀,质地细腻,刚柔相济,有豆绿、深紫两色叠加,中间还镶有石眼、玉带、云纹、眉子等形成各种象形图案,故制砚艺人都注重运用“俏彩”雕刻图案。贺兰石砚具有发墨快,墨汁细,不损笔毫等特点。贺兰石砚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清末就有“一端二歙三贺兰”的说法。清光绪年间,……[详细]
来凤漆筷制作技艺
  来凤漆筷,湖北省来凤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来凤漆筷生产工艺承接了民族漆器文化传统,利用优质木材或楠竹,配以当地的来凤金丝桐油、利川坝漆以及贝壳等材料作为复合盖面物,经多种工序制作而成。其外表光洁晶莹、色泽艳丽,花纹突出,古朴典雅,同时防腐、耐酸、耐碱、耐高温、耐氧化、无污染,具有保健防衰作用;产品既是餐具,又是工艺品,集实用与收藏为一体。2008年05月30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来凤漆筷”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11年,来凤漆筷技艺获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3年,“来凤漆筷……[详细]
宣恩伍家台贡茶制作技艺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宣恩伍家台茶进献宫廷。乾隆品尝后赞不绝口,亲题“皇恩宠锡”,赐匾于茶叶经营与制作者伍昌臣,伍家台贡茶由此而得名。伍家台贡茶味甘、汤色清绿明亮、似熟板栗香。泡头杯茶,汤清色绿,甘醇香郁;深绿中透淡黄,熟栗香郁;汤碧泛青,芳馥横溢,其色、香、味、形不变,保持新茶的一切特点。伍家台贡茶条索紧细圆滑,挺直如松针;色泽苍翠润绿,外形白毫显露,完整匀净,茶汤嫩绿明亮,清香味爽,滋味鲜醇,叶底嫩绿匀整。鲜叶进厂验级后分别薄摊于干净的篾垫上,摊叶厚度不超过5厘米,根据各类茶加工原料要……[详细]
鹤峰宜红茶制作技艺
  鹤峰宜红茶,以适宜制作本品的茶树新芽叶为原料,经萎调、揉捻(切)、发酵、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精制而成。因其干茶色泽和冲泡的茶汤以红色为主调,故名红茶。始称“乌茶”。据记载,鹤峰宜红茶问世于19世纪,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1861年汉口被列为通商口岸,英国即设洋行大量收购红茶。因交通关系,由宜昌转运汉口出口的红茶取名“宜昌红茶”,宜红茶因此而得名。1951年湖北省茶叶公司成立,在五峰、鹤峰、长阳、宜昌、恩施及湖南石门设点收购宜红茶。目前,宜红茶已成为宜昌、恩施两地区的主要土特产品之一,产量约占湖北省茶……[详细]
致美斋广式调味品制作技艺
  致美斋牌系列调味食品产品历史悠久,生抽王、天顶头抽、糯米甜醋等更是广东特色食品之一。致美斋产品目前除在广东省深受欢迎外,还行销全国各省市和地区,远销东南亚诸国,甚至在欧、美等地。致美斋酱园是中国名酱园之一,是专营生产、销售酱油等调味食品系列产品的中华老字号。致美斋自明朝万历年间(1608)创号至今,已达400多年历史,其生产的传统酱油产品闻名遐迩,同治《番禺县志》记载:“然丸散行之陈李济,酱料行之致美斋,酒楼茶室行之福来居,均自开业至今亘一二百年。”致美斋现保存清代黑漆金字牌匾,据文物专家考证为……[详细]
东来顺涮羊肉制作技艺
  东来顺涮羊肉制作技艺是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历史悠久的东来顺涮羊肉是著名中华老字号东来顺的著名菜品,“东来顺”始建于1903年,其涮羊肉肥而不油,瘦而不柴,一涮即熟,久涮不老,吃起来不膻不腻,味道鲜美,蜚声中外。东来顺的创始人叫丁德山,字子清,河北沧州人。1903年丁德山花了全部积蓄在东安市场北门搭了一个棚子,挂上了“东来顺粥摊”的牌子。后来丁德山把涮羊肉这一风味引进铺子,经过了他的细心琢磨,发现涮羊肉肉嫩、味美,主要仗着选料精、加工细、佐料全。于是他用重金从前门外正阳楼饭庄挖……[详细]
八义窑红绿彩瓷烧制技艺
  八义红绿彩是磁州窑系继剔花、白底黑花等装饰技法之后,创新而成的一种瓷器装饰艺术,分布于长治县八义镇的八义、东山、南泉庄村一带。八义窑址坐落在八义、东山两村之间,村子周围有优质高岭土(白矸土)、煤炭、水等资源,为烧瓷工匠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物质条件,明万历版《潞安府志》记载,潞安城西南的城墙上开有“八义门”,附近有八义瓷器销售市场,说明潞安城当时已是瓷器流通、贩运的重要通道和销售集散地。长治八义窑的红绿彩瓷器是釉上彩瓷,其烧制方法为:在本地白矸土拉成的较为粗糙的瓷器坯胎上,施一层白色的化妆土,再施透明……[详细]
南路边茶制作技艺
  南路边茶,又称黑茶、乌茶、边销茶、南边茶、大茶、雅茶、藏茶,产于四川省雅安市,是黑茶的一类,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西北少数民族生命之茶”。清朝中叶,“茶引制”改为“招商引岸制”,雅安及周边产茶县的口岸“批验所”设打箭炉(康定),因成都到该口岸须出南门,遂称此路所产茶为“南路茶”,南路茶绝大多数边销,故又称“南路边茶”。南路边茶制作技艺历经传承发展,从唐宋蒸青团饼茶到明代散装叶茶,明末将散茶筑制成包,成为紧压砖茶,形成一套独具特色的制作技艺和标准。2008年,南路边茶制作技艺入选中国……[详细]
思州石砚制作技艺
  思州石砚以岑巩县古称思州而得名,思州石砚古称蛮溪砚,亦称“金星石砚”、“黑端”。清代《瑞溪砚史汇参、杂产充端》载:欧阳永叔砚谱云“湖广辰沅州(实为思州)出一种黑石,色深黑,质粗糙,或有小眼,端人贩归,刻作端样称“黑端”。思州砚材源于岑巩县八景之一的“星石潭中”。此潭距岑巩县城七里之遥。从“星石潭”中取砚材,异常艰难,取砚材者,既要有水底蛟龙之术,又要有鬼斧神工之技。取石难,由石雕砚亦难乎其难。由石成砚历二十余道工序,费时十余天,不管是敲、雕、刻、琢全靠手上工夫。工序环环相扣,稍为不慎,便毁于一旦……[详细]
楮皮纸制作技艺
  楮皮纸制作技艺是以楮树皮为料制作手工纸的传统工艺,陕西省西安市北张村是楮皮纸的发源地。据记载,蔡伦就是在这里发明造纸术的,这里至今仍保留着非常原始的楮皮纸制作技艺。制造楮皮纸的原料是楮树的树皮,楮树皮含有非常适于造纸的木本韧皮纤维。制作楮皮纸要经过洗瓤、踏碓、制浆、抄纸、除水、晒纸、揭纸等诸多道工序,细分下来有70多道。楮皮纸制作技艺的历史悠久,唐代,陕西北张村造纸业兴盛发展,白麻纸也备受朝鲜和日本的喜爱。清代,北张村所造楮皮纸被选作奏折和科举考试用纸。北张村每家造纸作坊都供奉蔡伦像,村外有蔡伦……[详细]
周村烧饼制作技艺
  山东省淄博市的周村素以古商埠闻名天下,周村烧饼也同样享誉华夏。周村烧饼源于汉代,成于晚清。清光绪末年,周村聚合斋烧饼铺在吸收和改进胡饼制作工艺的基础上制作出了薄、酥、香、脆的大酥烧饼——即今天的周村烧饼。1904年,周村被清政府特辟为商埠对外开放,为周村烧饼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条件。2008年,周村烧饼制作技艺入选中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周村烧饼以小麦粉、白砂糖、芝麻仁为原料,以传统工艺精工制作而成,为纯手工制品。周村烧饼的制作,要经过配方、延展成型、着麻、贴饼、烘烤等多道工序,配……[详细]
松花石砚制作技艺
  松花石砚制作技艺作为辽宁地区珍贵的传统手工技艺类项目,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85后”冯月婷是辽宁本溪松花石砚制作技艺第五代传承人,自幼受父亲熏陶对这项古老技艺情有独钟。她组建专门的研发团队,将漆器和砚石结合,实现了为松花石上色的技术突破,并为每种创新器型和工艺技术申请了专利保护。在第十三届“华礼奖”创新设计大赛中,她的五件松花石作品分别荣获三枚金奖、两枚银奖。松花砚的“个性”之一在于色彩,由于松花石长年累月经海水洗涤,自然纹理丰富多样,又色彩斑斓,以绿色最为多见,紫袍绿带最……[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