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新邵县

石马江号子

石马江号子
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石马江号子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石马江号子是产生于生产劳动中,集民间音乐、民间舞蹈和劳动技艺为一体且三者不可分离的一种劳动号子。石马江号子主要流传在湖南新邵县迎光、龙溪铺、巨口铺、小塘、新田铺的石马江流域一带,新邵东南部、隆回高坪一带亦有分布。2008年,石马江号子被确定为湖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石马江源于隆回县,流经新邵的迎光、龙溪铺、巨口铺、小塘、新田铺五个乡镇。在新田铺大禹庙村注入资江。石马江全长虽仅百余公里,却因流经森林茂密、山势险峻、地形跌宕的雪峰山东脉,因此支流众多,水流湍急,奔腾直泻,极具气势。石马江的美丽与豪放陶冶了两岸人民快乐、坚毅和奔放不羁的性格特色。

石马江号子的产生与著名的梅山文化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石马江号子最具代表性的虽然是石马江石工号子,但历史最悠久的却是石马江朝圣号子。朝圣号子现又名“南岳歌”,起源于梅山的祭祀音乐。梅山文化可上溯至楚辞的《九歌》。据明《肇域志》载:自宋熙宁五年(1072年)开梅山,又将梅山分为上下梅山。上梅山的隆回、大阳、石马、永宁、龙潭五峒(地)置新化县,属邵州(邵阳)。古代梅山地域辽阔,据清道光年间《宝庆府志•大政纪》载:“上下梅山溪峒,其地千里。东接潭、南接邵;其西则辰,其北则鼎。”(注:潭,潭州,今长沙;邵,邵州,今邵阳;辰,辰州,今沅陵;鼎,鼎州,今常德)而上梅山(新化)、下梅山(安化)则是梅山文化的核心圈。石马江号子所产生的地区包括隆回的高坪、新邵的迎光、龙溪铺为新化县域,巨口铺、小塘、新田铺等地过去为邵阳县域,二县都深受梅山文化的熏陶影响。梅山文化主要表现为以巫文化为代表的梅山教。梅山教又是在农、牧和渔猎等生产活动中产生的,所祀诸神除道教的太上老君外大多为普通劳动者,甚至有打猎捕鱼、采石修桥、洗衣浆衫诸君。梅山地处沅、湘之间的资江中下游,而石马江又是资江中游的支流,梅山人“信鬼巫,尚淫祀”,王逸《楚辞章句•九歌序》中载:“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祀,其祀必使巫觋作乐,歌舞以娱神。”所以现在的一些山歌、号子等多是从祀神的巫乐中演变发展而来。现在的“南岳歌”依旧在各地的朝圣歌中独具魅力,石马江“南岳歌”一唱,余皆敛声。

宋熙宁以来,梅山人主要的生产活动是渔猎,其中又以打猎为主,所以梅山神的装束都是猎户打扮。《封神演义》《西游记》中的梅山七圣就是以打猎为业的,二郎神的哮天犬其实就是一条猎狗。梅山七兄弟神勇无比,就是神通广大的孙悟空也不是对手。可见古之梅山神在当时人们心目中地位之高。从生产劳动中产生、又伴随着农牧渔猎等生产的发展而发展的石马江号子有其得天独厚的环境和土壤。

作为一种民间音乐,石马江号子主要产生于明代初期。当时朱元璋与民休养生息的政策很好地促进了石马江流域地区的生产和经济。石马江两岸为崇山峻岭,高山多石,百姓多以采石为业,历朝历代涌现了大量优秀的石工。至清末和民国初年,几乎村村户户皆有石工。因此,石马江号子产生在明初,发展在明清两朝,盛行在解放初期和“1”年代。

石马江号子产生于生产劳动中,是一种劳动号子。“作则歌,歌则舞”,歌声起处必有劳作,而离开了劳动号子,劳动者即感到无从下手。可以说,离开了生产劳动,就没有石马江号子。例如,石工们在撬动巨石时,为达协力齐心鼓舞斗志的目的,必喊石工号子。领者把钢钎一顿,嘹亮的号子一呼百应,气势磅礴。劳作者神情亢奋、孔武有力,歌声粗犷,手舞足蹈,姿势优美,使得行人驻足,引颈围观,不看完绝不离开。建国初修建人民大会堂时,新邵石工唱的石马江号子振聋发聩,引得首都人民一片喝彩,也引起了文化部有关领导的兴趣和好评。20世纪70年代,湖南省市文化部门的专家们还为参加文艺调演的石马江号子授予了很高的荣誉,并饶有兴趣地对石马江号子的曲号、风格、特点进行了分析和调研,一再强调要将这一优秀的民间音乐挖掘开发、保护和利用起来。2002年,中央电视台通过采访收集,将石马江号子编入“湘中热土”节目,并多次在中央电视台播放,石马江号子一时名扬海内外。

石马江号子在演唱风格上粗犷泼辣,激越诙谐,具有原始的野性美。表达上蛮野、大胆、任性。有平腔、花腔、高腔,调式以羽、徵为主,演唱起来跳跃性强,节奏自由,就像一股陡急的山风,嘹亮动听,清新扑面。

石马江号子的种类:根据声腔的特点主要分成石工号子和渔歌号子两大类。

石工号子以高亢粗犷的声腔为主,渔歌则以抒情柔美的声腔为主。此外,还有一些从石马江号子里演变出来的龙灯歌、打铁歌、儿歌和朝圣唱的南岳歌。从声腔上归类,龙灯歌接近于渔歌,朝圣歌则类似于石工号子,而打铁歌则由于口语化而更像儿歌。凡此种种,石马江号子的号牌、曲目众多,据收集统计,尚存的曲号如“太阳号子”“开台号子”“索拉号子”“琴石号子”“三声喂号子”等等,还有30余种;其中仅石工号子就有10余种。龙灯号子(据说石马江龙灯号子是全国民间龙灯舞蹈中唯一使用民间音乐的)、渔歌号子等百工号子20余种。石工号子从常用的曲号来看,又分为三声号子和四声号子两大类。三声号子号调较少,四声号子则曲调较多。

石马江号子的器乐不多,主要是唢呐和打击乐组成伴奏乐队。在一些地方,石马江号子的演唱无须任何乐器的伴奏,只有领唱、合唱。只是有歌必有舞,歌声雄壮,舞蹈有力,扣人心弦。在演唱龙灯歌的时候,才有一些简单的乐器伴奏。

2008年,石马江号子被确定为湖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新邵县文化局为该项目的保护主体。




下一篇:苏区歌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