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常州市 > 天宁

常州唱春

常州唱春
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常州唱春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常州唱春,是常州地区历史较长、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一种民俗事象和民间曲艺演唱活动。它不仅流传在现在的常州市各辖市、区范围内,而且在旧时的常州府辖区如无锡宜兴江阴等地都有流行。早在1925年,我国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在一篇研究文章中就明确指出:“唱春调,我们知道是江苏常州的出产。”

唱春,顾名思义,即在新春时节进行的演唱,旧时一般在春节农闲时出现,后来,民间逢庙会节场、婚姻嫁娶、造屋上梁、生日祝寿、营业庆典等喜庆场合都有唱春活动。

常州唱春演唱的曲调称“唱春调”或“春调”也称“常州调”,作为吴歌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以“孟姜女十二月花名调”(也称四季调)为基础,融进欢快的节奏和气氛,在春节或喜庆时上门演唱祝福,既自成一体,独具特色,又通俗易懂、轻装简易,深受群众的喜爱。常州唱春表演形式有单档(一个人)和双档(两个人)演唱的。单档艺人一手提黄铜春锣,一手持红木春板,沿村挨门挨户地演唱。每到人家门口,先敲响春锣,再开始唱曲。双档艺人以轻锣小鼓伴唱。唱的曲调为一迭四句,每句七字。如新春时节,踏上人家石阶时就唱:“脚踏金阶步步高,贵府门庭吉星照;唱春唱得满园春,一年更比一年好。”过去,不少人家门上贴了门神,唱春艺人见了必唱:“唱春唱到贵府门,贵府门上有门神;头戴金盔身披甲,手拿铖斧斩邪神。”

清代著名学者金武祥在论及唱春的诗和跋文中曰:“岁首先传俚唱春,喜闻吉语趁良辰;轻锣小鼓歌声缓,送遍家家龙凤春。入春,常有两人沿门唱歌,随时编曲,皆新春吉语,名曰‘唱春’,唱时轻锣小鼓,击之以板,板绘五彩龙凤,中书四字曰‘龙凤官春’”。上世纪30年代,常州籍民俗学家伍受真先生在其编著的《武进礼俗》一书中,也有这样的记载:“新春农闲,乡人携一特制小锣,名‘春锣’,在城市乡村唱七言短歌,谓之唱春,有能就眼前景物随时编唱成文者,频行,人家例须给钱为酬。”

常州唱春经典保留篇目主要有《孟姜女十二月花名》、《珍珠塔》、《梁祝姻缘》、《庵堂相会》、《百家姓》、《十张台子》、《十盏灯》、《唱八仙》、《十条毛巾》等。

新北区春江镇的宗仁祥、宗荣根、丁金发和武进区奔牛镇的蒋耀大是常州唱春当前主要的代表性传承人。蒋耀大从小受家庭的熏陶和影响,在高中毕业后的20余年间,专事在常州、丹阳、江阴等周边地区的乡村节场、茶馆表演常州唱春。蒋耀大生性聪颖,即兴表演能力强。可数个小时有声有色地吟唱数十种常州唱春的卷本。可谓“锣鼓一响,出口成章。”据专家考证和认定,常州唱春调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其通晓明快,富于表演力,因而逐渐成了全国“十六个剧种、二十个曲种、十四个歌舞乐种的基本唱腔与主要曲牌”。


下一篇:常州象牙浅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