傈僳族歌舞“阿尺木刮”意为“山羊的歌舞”或“学山羊叫的歌调”,流传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叶枝镇的同乐、新乐一带,是当地传统的自娱性民间歌舞。维西历史上交通闭塞,傈僳族少与外界往来,生产方式基本处于半农半牧阶段。山羊是家家必养的牲畜,羊与维西傈僳人的生活关系极为密切。“阿尺木刮”亦与山羊有关,是维西傈僳人传统生产生活和思想感情的生动表现。“阿尺木刮”舞者的服饰十分独特,据清代余庆远《……[详细] |
三坝纳西族男子衣着大面襟短上衣或者长衫。穿长衫者则要束毛巾带,下腹部系羊皮兜肚,用以盛钱或日用小物品。着宽脚裤,裤长过膝,裹绑腿。赤脚或蹬牛耳草鞋、皮鞋,头戴毡帽或金边帽等,佩带腰刀及火镰。妇女着对襟长衫、系百褶裙,腰束百带,编发盘辫,披羊皮披肩或毛织披背,佩带首饰。上江纳西族与三坝纳西族服饰大致相同。而金江、虎跳峡镇纳西族服饰则与丽江纳西族服饰接近,披“披星戴月”羊皮披肩等。迪庆维西县及德钦县的……[详细] |
普米族的服饰,由于受所在地其他民族的影响,各地略有不同,但基本特征是相同的。普米族的儿童,不分男女,在十三岁以前一律穿一件麻布衣衫,其形状大体如满族的旗袍,右开襟,腰部扎一根麻布腰带,头戴帽子,脚蹬皮鞋。女孩留长发,编成小辫,栓于前方,其上佩戴珠珠,以红珠为主,多者达千颗以上,重至一、二斤,衣领上配有银扣。女孩的帽子用布缝制,上边呈猫头形状,双耳挺立。男孩的头发前部和左、右共有三根小辫子,后面没有……[详细] |
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叶枝镇是傈僳族聚居地,全镇2317户,10298人,傈僳族占总人口的68.7%。阿尺木刮是叶枝镇盛行的群众性傈僳族民间歌舞。阿尺木刮意为“山羊的歌舞”。从前,傈僳族先民长期过着游牧、采集、刀耕火种的日子,在生产生活中与山羊结下深厚感情,由模仿山羊叫、模仿山羊跳而产生了歌舞阿尺木刮。阿尺木刮无乐器伴奏,曲调可缓可急,音符的跳动较为频繁,且跳动幅度大,唱时多颤音,以模拟山……[详细] |
同乐村傈僳族传统文化保护区位于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叶枝镇同乐村,共106户,563人。人均年收入840元(2003年)。地处澜沧江东岸海拔2700米的山区,是“三江并流”的核心腹地,后山属白茫雪山自然保护区,有原始森林、杜鹃花海及滇金丝猴,生态环境较好。叶枝一带是傈僳族先民长期活动的中心区,同乐村是傈僳族聚居的古老村寨。民居为井干式木楞房,依山而建,层层叠叠。春秋收种季节下到河谷住“庄房……[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