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个至今还山泉喷涌、水清如洌的水潭,450年前的故事注定了它要嬗变为一个凄风苦雨然而却是铁血忠魂式的英雄之潭,同分散于舟山群岛各地的抗倭遗迹一样,倭井潭和矗立其间的“抗倭碑”成为海岛历史上某段烽火岁月永恒的痕迹。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倭寇残余为戚家军所败,逃至长涂,遇久旱不雨,饮水缺乏,便霸占此潭,不让百姓汲水。当时岛上有一户人家,家人都已过世只剩下三姐妹,大姐二十岁,二姐十九岁、小妹十……[详细] |
舞龙,又叫“耍龙”、“耍龙灯”或“舞龙灯”。即用竹篾扎成龙头,龙尾和龙体十余节,用布系连并绘成龙颜,每节设木柱一人操之。汉代董仲舒《春秋繁露》的记录中已有明确的各种舞龙求雨的记载;此后历朝历代的诗文中记录宫廷或民间舞龙的文字屡见不鲜。直至现在,舞龙仍是民间喜庆节令场合普遍存在的舞蹈形式之一。经过体育工作者的不断完善,舞龙现已成为一项体育比赛项目。龙舞最基本的表现手段是其道具造型、构图变化和动作套路……[详细] |
跳蚤会,又称“跳蚤舞”,是舟山民间赛会活动必有的舞蹈表演形式,约于清乾隆年间从定海传入,大致有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在1922年前,舟山当地的农村在出会时就有这个舞蹈,但没有情节,没有人物,完全是男0、逗趣,夹在出会队伍中表演;第二阶段是在1922年,定海城乡又举行大规模的赛会活动,当时从上海请来的艺人扮相俊美,引人爱看;第三阶段是在50年代,把“跳蚤会”编成群舞。“跳蚤舞”的表演程式:不论是双……[详细] |
传说在岱山后沙洋的海底下栖息着一条断尾棕缉老龙。每当风暴来临,它会发出嗷嗷嗷的吼声。那声音传的很远很远,为岱山的渔家和过往的船只报警。要问这条好心的断尾棕缉老龙是怎样来的,那得从很久很久以前的一个中秋说起。那年中秋之夜,天上挂着一轮皎洁通圆的明月。月里的嫦娥心里高兴,怀抱玉兔在广寒宫里翩翩起舞。她那长长的袖子忽上忽下的舞动,无意间碰落了挂在树上的一粒桂子。桂子从九重天上掉下来落在后沙洋。那时刚好有……[详细] |
岱山古有泗洲堂渡,是一个有名的海上交通枢纽。“泗洲堂渡”最早的记载见诸元代《大德昌国州图志》,至清末民初的历代定海县(厅)志,均在“津渡”或“渡栏目”中略有记载。《岱山镇志》卷三水目“航渡”亦载有“泗洲堂渡”,但是元明两代定海县志上都没有注明这个渡口设在哪里,往来何地。清代康熙《定海县志》和光绪《定海厅志》,均标明称岱山“泗洲堂渡”。“该渡设渡船三只,……自岱及定到宁而止,自宁及定到岱而止……。”……[详细] |
迎神赛会,百年前我国大都有之,也是江南一带群众普通兴行的传统习俗之一。于是每逢神之诞生日,或在风调雨顺之年,处处可见结社纠会举行庙会社祭活动。迎神赛会即指神明视察民情之时,民间汇集各类艺术形式统一巡游赛演。换句话说,就是以陪菩萨的名义,举行民间艺术大会串。此活动向为群众所喜闻乐见。岱山的迎神赛会,约始于清乾隆前期(1750午前后),终于民国二十六年(1937),前后相继约一百八十年左右。这是一项集……[详细] |
抬井潭姑娘农历正月十三或十四那天晚上,由二位有爹娘的姑娘(必须要有一未婚女子出面去请,但因为要与神女交往,所以必须是成熟稳重的,否则请不动神女。)准备供品香烛之类的东西到井潭边去供,(大人准备好花轿,所谓的花轿,实际上是一只淘米筲箕,准备一只祭祀用的红色木盘,把淘米筲箕覆在上面,一个边上插上一根竹蔑将淘米筲箕搁起。竹蔑旁插一支香,就成了一顶花轿。)摆上“花轿”祈祷几句好话,然后抬着“姑娘”到家,在……[详细] |
浙江象山、岱山的渔民开洋节是当地渔民在渔船出海时举行的一种祈求平安、丰收的民俗活动,谢洋节则是渔船出海平安归来后渔民为感谢大海恩赐而举行的一种民俗活动。作为表达渔民内心祈望的一种精神性活动,开洋、谢洋节以祭祀为核心,以民间文艺表演为主轴,含有多种文化内容,同时表现出娱神和娱人的特性。据记载,象山的渔民开洋、谢洋节活动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而以清代雍正年间至民国期间最为兴盛。节日以祭海为主要内容,……[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