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南平 > 邵武

包糍制作技艺

包糍制作技艺
南平非物质文化遗产
包糍制作技艺为南平非物质文化遗产。

包糍邵武地方名小吃,也是在邵武民间普及的节俗食品。邵武农村,特别是邵南一带均称“包糍”,城区一带称“哪咤糍”,也有少数乡村称“草包”。邵武农村百姓做包糍吃的节日不尽相同,但大多在元宵和春社两个节日。包糍的制作,主要以籼米和粳米为原料,煮至一定程度捞起,将在山坡、路旁、田边采集晒干的草本植物鼠粬草掺入,放在石臼中用木杵舂捣成糍,捏成杯状,放入各种菜肴为馅,再将口沿捏合,上笼蒸熟即可。另有一种制作方法,即是将米料浸泡后用石磨磨成米浆,放入锅内边煮边搅拌,形成糍团,再掺入鼠粬草,搓揉成糍条,此后做法与上述同。包糍馅的材料一般有竹笋、香菇、芋头、熏猪肉、熏豆干等,在不同季节还加入一些其它配料。

鼠粬草,俗名“水菊”,又叫“清明菜”、“ 鼠耳草”、“ 鼠耳草”,菊科植物,味甘、性平,具有化痰止咳、祛风湿、降血压的功效。春季采摘嫩茎叶,洗净鲜用或晒干用。

2010年,“包糍制作技艺”被列入南平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下一篇:和平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