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北京市 > 房山区

山梆子戏

山梆子戏
房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山梆子戏为房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山梆子戏为房山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北京房山区蒲洼乡芦子水村,位于有北京小西藏之称的蒲洼乡,因地处深山,与外界往来不多,六百多年的历史,孕育出丰富的民俗文化。山梆子戏,便是这个不足千人的小村落,独有的戏剧形式。山梆子戏曲目繁多,多达一百二十多出,唱腔高亢有力、曲调优美、板式清晰、历史悠久,有三百多年的传承历史,群众喜闻乐见,是一个深受群众欢迎的地方剧种。

梆子腔起源于陕西。陕西古属秦地,因此,梆子腔也称为秦腔。古秦地慷慨豪迈的民风,形成了秦腔高亢激越的基调,长于表现雄壮、悲愤的情绪。明代跟随山西、陕西移民的步伐,古老的梆子腔也传入京津冀,形成了河北梆子,乡间百姓俗称“山梆子”。与其他的戏种不同,山梆子更讲求土生土长的山味。山梆子戏班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曾为隗氏戏班,在清朝中期戏班已发展40多人,农闲时间组织起来学戏、唱戏,清朝末期,得名“天成班”。

曾经的山梆子戏,有着辉煌的历史,因其属于隗氏家族,也被称为隗氏戏班。在那个年代,隗氏戏班的山梆子堪称一绝,不论走到那里,都有大批的戏迷来听戏,曾经隗氏戏班沿着大山一路唱到了城里,乾隆无意中听后,大为赞赏,认为山里也能出这么好的梆子戏,简直是天成的,故赐名天成班。因为近代的战乱,山梆子戏陷入了一段时间的沉寂,可是老人们对于山梆子戏却始终念念不忘。随着近年来国家对于文化的保护力度加大,村里独特的山梆子戏,也在酝酿着生机。还会山梆子的老人们聚集起来,开始恢复山梆子戏。展现老人们一遍遍地推敲排练,将古老的山梆子戏逐步地完善起来。虽然他们已经年华不再,可对于山梆子的火热,却始终没有改变过。影片以乐观积极的视角,展现老人们满是朝气的努力,梦想从来都与年纪无关。让他们愿意为此奔忙,是来自内心最诚挚的力量和热爱。




下一篇:芦村少林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