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西省 > 九江 > 修水

修水年俗

修水年俗

人这一辈子,有好多的变数,最大的一点是思想。童年时期总是在模仿中消磨时光;少年时期呢?则是充满了幻想;及至进入青年时期,脑子里便是踌躇满志,一心要实现理想抱负;中年时期是最实际的时期,思想从空中落到了地上,想的是脚踏实地,干好自己的每件事;到了老年时期,却又恍惚人生转了个圈,明知快要封口了,于是万念俱灰,满脑子里装满了回忆。你看这变化有多大?

但人生也有不变的,比如一些兴趣爱好,一些脑子中的情结。有的是小变大不变,有的是看似变了实际没有变,有的甚或从小到老都一成不变。

比如过年的情结,一般来说就不会改变。虽然小时候盼过年的主要意愿是吃好东西,穿新衣服,得到压岁钱;长大离家以后过年盼的是回家看望家中老人,图个全家团聚;现在生活富裕了,吃、穿都不成问题了,过不过年都一样,过年的期盼便又转到可以放松一下休息几天之上了。然而,过年的气氛,过年的感觉,总还是一直存在于心头。我于是总会想起修水老家的过年,想起修水的年俗。

过年和其他方面一样,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风俗。修水的过年风俗,就有着鲜明的特色。细细想来,我发现有一点特别突出,那就是注重亲情。

修水的年俗,一般是从腊月初杀年猪开始的。修水人传承下来一句话,叫“有钱没钱,杀猪过年”。正常请况下,每家每年都要养上一头大肥猪,留待过年时宰杀。有人曾因此批评修水人好吃,后来我想,这很不公平。真正的原因,是在深山沟里,没有多少商品经济,一年到头很难买到猪肉,用来支撑一家人的荤腥营养的,就只能是一头年猪了。杀年猪积存下来的腊肉,要留到春插、双抢的农忙季节。那时农家人端着一碗薯丝饭,如果没有那块肥得流油的腊肉,腿肚子是没有足够的力气来应付肩膀上的重压的。尽管到那时的腊肉,吃起来已经很不新鲜,都带点涩味了。

于是到了腊月初,村庄里便会天天传出杀年猪的种种声音,有猪叫声,有鞭炮声,有小孩子们的嘻闹声,有大人们的欢快笑声。这时就已经把个乡村的年味儿给烘托起来了。

杀年猪是有讲究的。杀猪时要用火纸溅上猪血,烧于祖宗牌位前面,先孝敬祖上的在天之灵。猪杀好后,要先煮上一大锅,以猪血为主,还要有猪肉、猪内脏等,叫“槽头汤”,又叫“旺子汤”,一碗碗装好,分送给本村的各家各户,好让一村人都分享到美味。那时村里人会自动排好队,大体每天宰杀一二头年猪,这样一直排到腊月中旬,几乎天天都有槽头汤吃,叫孩子们怎不高兴呢?这是对同村人的亲情,对于自己家的亲戚,杀了年猪后是要送礼的。一般二三斤送一家,一家一家的送。这个事儿有些麻烦,亲戚不远的还好,若是很分散的,就要翻山越岭跑上几天了。大人们没得空,就要小孩子帮忙。记得我早在十二三岁的时候起,就承担起了送年礼的差事,这其实是个美差,送到哪一家亲戚,都会受到热情的招待,或是煮上一碗好吃的,或是装上一盘“果子”,也就是花生豆子薯片干什么的,外加一个芝麻烧饼,或一个煮熟的咸鸭蛋,这收获足以令孩儿们美滋滋的了。

做完这些后,剩下的猪肉就要一块块剁好,用盐在锅里捂热,然后放入一个大缸里面,待腌到七八天之后,再用绳子穿起来,挂到火炉上面的墙上,用做饭烧水时的柴烟去熏。直熏得又黄又亮,香喷喷的十分诱人,这时离过年也就差不多了。

修水的年饭是在中餐。大年那一天,孩子们是欢快的,身上穿着裁缝做的新衣,脚上穿着妈妈做的新鞋,口袋里有好吃的果子,男孩子还有一把拆散了的炮仗,拿了根点起的香火,东一个西一个的放得到处噼啪作响。大人们却是繁忙的,一大早就得起来,匆匆吃过早饭,便要淘上一大锅米,准备做中午饭。中午饭要用甑蒸,不论人多人少,都要蒸上好多,留给年后吃,一般要吃上三四天。这也有个说法,叫做“吃陈饭”,讲究个年年有余。同时要从地窖里取出芋头,用竹篮挂在屋檐下撞皮,以便及时煮熟做大哨子。还要从炉火墙上取下腊肉,从房梁上拿下油炸豆腐,从鸡笼里抓出献鸡(一种阉了的公鸡,长得油光肥亮,其肉鲜美无比,好吃极了),到神台下宰了,等等。总之要准备好多吃的东西,还要一样样搞熟。煮熟后还不到吃的时候,而是要出去敬神,先敬祖堂上的列祖列宗牌位,再敬埋葬在屋后山窝里的祖宗坟墓。敬神一般由男人负责,不论敬到哪里,都要摆上几样酒菜,烧上一堆火纸,再放上一挂鞭炮,后辈们便恭恭敬敬地向先人作揖请安,祈求保佑。往往这样跑一圈,就要几个小时,累的气喘吁吁。做完这些,才开始吃年饭。一家人欢欢乐乐的聚在一起,放下了一年的辛苦一年的忧烦,品尝一下自己挣来的收获和喜悦。假如家里有外出工作的人,在盼望回来而不果的情况下,一家人就会在庆年的同时,掺进了些许的遗憾。我当兵在外的那些年里,母亲就总要在年饭的桌上多摆一副碗筷、一个酒杯,象征着我在家团聚。每到这时,母亲总会抬起胳膊,擦一把怎么也淌不完的思儿之泪。父亲便只好安慰她说,你就不要歉着他吧,他在外面吃的比你好呢。母亲便叹口气,说过年啦,孩子远在千里之外,吃不到我做的东西,叫人怎不难过啊!想来真是心酸。

吃过中饭,下午就是准备树蔸的时候,因为晚上是要烧年夜火的。俗话有云:“三十夜里的火,十五夜里的灯”,一定要把火烧得通红明亮,为来年的丰收兴旺点个好兆头。火堆上面,还要挂上铁炉罐,里面是最好吃的,有鸡或鸭、腊猪肚、腊猪脚、目鱼干等等,以备到深夜里做夜宵。此时只有孩子们最快乐,他们一会儿聚到一起放炮仗,一会儿跑到哪家的炉火边玩耍,烤着熊熊的大火,听大人们讲古说今。这天晚上孩子们不论走到哪家,都会接到好吃的果子,无论怎么调皮,都不会受到责骂。这是祖上留下的习惯,平时对小孩再蛮,这时也要忍住,这叫“载相”,也就是积点口德,会荫及子孙。

修水人对新年是很敬畏的。一到正月初一,就要一切都讲吉利,尤其不能讨债,因此大年三十晚上就是追讨欠债的最后一个时间。那些艺匠、郎中,还有一年中有经济往来的,都会抓住这最后的时间去讨要。而三十晚上是个吉利的日子,一般只要拿得出,欠债的就会把欠账还清,或是付给一部分。也有赖账不还的,或实在是拿不出而讨债的又咬住不放的,就会吵得不可开交。总之一晚上,乡下的路上是人来人往,川流不息。说来也怪,仅隔一个晚上,到了初一,不论谁欠了你的债,你都不能讨了。此时要是有不知趣的人,那就会招致众人的唾骂。所以才有一些老欠债鬼,撰出了一句顺口溜:“三十夜里不进屋,讨债鬼子捉不住。新年初一满街跑,老子欠债谁敢讨!”

除夕夜守完岁,就到了新年初一。新年初的几天,是最热闹的几天。白天是走亲戚。大人带着孩子,先是去外婆家拜年,再走其他的亲戚。那几天,路上的行人一群群一伙伙,也是扯锯似的不断线。大家喜气洋洋,见面都打躬作揖,说上一大套吉祥话。接客的,拜祖宗的,村寨里鞭炮声此起彼伏;一座座青瓦屋顶上,飘散出油盐菜果香烟。真的是太平世界,朗朗乾坤,一幅祥和的景象。晚上是看花灯。每年总会有几伙灯,在新年初的夜里出来,走村串寨,给人们送去喜气送去祝福。村里人也会热情接待,尤其是一些大孩子们,正在戏灯的舞得来劲的时候,他们会把爆竹裹成一团,点燃后丢到戏灯人的身上背上,这时锣鼓也打得欢腾,闹得不可开交,有时还会炸坏衣服甚至炸伤人呢!这种闹新年的气氛,要看年成的好差而定,一般的年头是闹个三五天,遇上好年头,就一直要闹到元宵夜了。

修水的年俗,真是饶有气味,那种无处不在的亲情氛围,真是令人想念不已……

信息来源:修水县旅游局




下一篇:修水风俗礼仪